民间有“世间武功,唯快不破”的说法,很多人认为导弹防御也难逃这一法则。实际在现代战场上,速度能达到20倍音速(马赫)的飞行体很多。我们知道,卫星若要保持在轨道上运行,必须保持7.9千米/秒的第一宇宙速度,这大致是地面音速的23倍。而目前完成在轨卫星拦截的国家已经超过4个,因此现有武器对20倍音速以上的飞行目标体,是可能拦截的。▲导弹弹头再入(美国国防部)▲多弹头高速再入(《兵器知识》资料图)就洲际
民间有“世间武功,唯快不破”的说法,很多人认为导弹防御也难逃这一法则。实际在现代战场上,速度能达到20倍音速(马赫)的飞行体很多。我们知道,卫星若要保持在轨道上运行,必须保持7.9千米/秒的第一宇宙速度,这大致是地面音速的23倍。而目前完成在轨卫星拦截的国家已经超过4个,因此现有武器对20倍音速以上的飞行目标体,是可能拦截的。▲导弹弹头再入(美国国防部)▲多弹头高速再入(《兵器知识》资料图)就洲际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李小白策划:赵清建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上世纪六十年代,美国人装备了M16突击步枪,替代不再适应战场的M14步枪。与苏联AK-47不同,M16使用的是5.56×45mm小口径弹药,开创了小口径突击步枪的先河。随后,北约其他成员国也纷纷研发装备使用5.56mm弹药的突击步枪,而苏联也在AK-47系列步枪基础上研发了使用5.45mm小口径弹药的AK-74突击步枪。耐人寻味的是,在近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岳江锋策划:宋雅娟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20世纪40年末至50年代初,美苏在从德国缴获的V-2导弹基础上,研发出自己的战术弹道导弹(一般指射程3000千米以下的弹道导弹)。顾名思义,弹道导弹是指在导弹发射并关闭助推发动机后,失去了自身动力,在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作用下,做相对固定的抛物线飞行,所以其弹道是容易被预测的。从理论上讲,弹道导弹似乎比“飘忽不定”的飞机更容易进行“守株待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邵永灵 军事专家策划:金赫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2019年5月9日,朝鲜在一周之内再次发射2枚短程导弹,有意思的是,不到10分钟之后,美国空军和海军也分别试射了1枚“民兵Ⅲ”洲际弹道导弹和1枚“三叉戟II”潜射导弹。其中“三叉戟II”在佛罗里达附近海域发射,导弹飞行距离超过11000公里。美国既不可能预知朝鲜何时发射导弹,导弹试射也需要提前准备,故二者发射时间的贴近只是“纯粹的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葛志福策划:金赫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飞行速度超过声速3倍会遇到热障,导弹怕热么?我们知道当飞行速度超过声速的3倍时,就会遇到热障,飞行体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。而通常我们的弹道导弹其飞行速度是远大于3Ma的,弹头高速再入时,气动加热仍会产生大量热量,使得弹头表面温度升高。因此,为了维持弹头再入飞行所必须具有的气动外形,减少质量损失,维护内部承力结构所必须具有的强度,保证内部装填物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葛志福策划:金赫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为什么潜射导弹的头部都是很钝的圆形?按照常识,使用尖锥可以更好地减小空气阻力并减少发动机能耗,这样可以提高速度,从而尽可能地扩大射程。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主流的陆基洲际导弹,无论是俄罗斯的白杨M,美国的民兵3,中国的东风41,无一例外都采用锥形减阻战斗部设计。其实大多数早期潜射导弹也都采用尖头设计,例如中国的巨浪1,美国北极星1,俄罗斯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邵永灵策划:金赫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网友提问:东风-17的出现传递什么信息?两个方面。第一,东风-17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导弹。按照阅兵式解说词的说法,东风-17是中近程导弹。根据我国的标准,近程导弹射程1000公里以下,中程导弹射程3000以下,这表明,东风-17的射程可以覆盖3000公里以下、传统上近程和中程导弹的覆盖的区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以往国庆阅兵中的常客东风-11A、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岳江锋策划:宋雅娟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网友提问:拦截飞机的防空导弹能用来拦截导弹吗?专家解答:严格来讲,反导弹导弹(简称“反导导弹”)和防空导弹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。反导导弹主要用来摧毁来袭弹道导弹、弹头以及其他类型的导弹;而防空导弹最初是专门拦截飞机的导弹系统,但经过四代技术的发展,已经实现了防空和战术反导的融合,可对付的目标从传统的作战飞机向战术弹道导弹、巡航导弹和其他各种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岳江锋策划:宋雅娟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总体而言,导弹主要由弹体、动力装置、制导系统、弹头四部分组成,按照作战功能角色的不同,大致可分为进攻型和防御型导弹。从结构原理上讲,进攻型导弹和防御型导弹的弹体及推进系统并无本质区别,主要区别在于制导方式和弹头的毁伤机理。因此,通过改变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弹头设计,就可以对导弹的功能角色进行“切换”。一枚“普利特维”导弹发射升空,孰知其是防是
出品:科普中国作者:岳江锋策划:宋雅娟监制:光明网科普事业部二战后,美苏相继研制出大量的核武器,并形成了两极争霸的格局。双方最初都是以战略轰炸机作为核武器主要的投送工具,但防空系统的飞速发展,使得战略轰炸机的突防变得越发困难。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期,苏联率先试验成功了洲际弹道导弹,美国紧随其后也研发出自己的洲际导弹。至此,核武器乘上了更加难以对付的“全球快递”,传统的防空系统在强大的核攻势面前已经